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17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用虎纹凤梨母株两侧的蘖芽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到MS+6-BA 1.0 mg/L+IAA 0.3 mg/L的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而后用改良MS培养基+6-BA 0.3 mg/L+NAA 0.01 mg/L从愈伤中诱导出小芽并继代培养,扩繁。增殖率3.0~4.0倍。续代3~5代后从芽团上选取H>2.5 cm的粗壮单株仍用改良MS培养基+6-BA 0.3 mg/L+NAA 0.01 mg/L扩繁,增殖倍数2~3倍。而芽团上H<2.5 cm的丛芽分成具2~3个芽的小芽团用改良MS培养基+6-BA 0.05 mg/L+IAA 0.01 mg/L+C 100 mg/L使其长高长粗壮,增殖倍数1.5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切取达到生根标准的单株接到1/4 MS+IAA 0.3 mg/L+NAA 0.05 mg/L+C 500 mg/L培养基中,30~40 d生根率达95%以上。炼苗20 d左右移栽,成活率达85%~90%以上。  相似文献   
42.
用一串红品种帝王自交系种子搭载"神舟4 号"宇宙飞船,进行空间诱变处理,诱变后代材料经多代选择,育成了新品种神州红,2008年1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认定。与原品种帝王相比,神州红的开花期、单花序观赏期和成活率明显改善,但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SRAP分析结果显示,在所用的33对SRAP引物组合中有17对呈现多态性,二者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45,说明空间诱变处理引起了一串红遗传物质的变异。本研究的结果证明,空间诱变对一串红是一种有效的育种途径,SRAP技术是分析空间诱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芨芨草水土保持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库 《水土保持研究》2001,8(2):157-159
芨芨草是黄土高原地区广泛分布的禾本科植物.人们对其水土保持方面的定量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通过对芨芨草草地土壤抗冲性、渗透性、土壤抗剪强度等指标的研究,来探讨芨芨草的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芨芨草能明显提高土壤的抗冲性、渗透性及土壤的抗剪强度,并能增加地表的覆盖度.芨芨草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一串红是夏季园林常见花卉,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正值北京地区夏季高温天气,为使一串红发挥出很好的景观效应,选用耐热性好的品种是关键措施之一。通过对自育的1120#、12#、73#品种和国外引进的展望、王后共5个一串红品种在热胁迫处理下叶绿素含量、电导率、MDA和脯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展望和王后叶片叶绿素下降速度最大、细胞膜伤害率上升最快、MDA含量达最大、脯氨酸含量增幅较小,是最不耐热的2个品种,1120#、12#和73#品种耐热性较好。这种耐热性差异在北京地区夏季盆花生产中也得到证实。因此,在夏季高温季节种植一串红,建议选用耐热性较好的1120#、12#和73#品种。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不同株高对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其整体的生存策略,本试验以生长在草原生境下的醉马草为对象,测定大株、中株、小株3种株高的醉马草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株高醉马草除了叶和根生物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穗和茎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醉马草株高越高穗和茎生物量分配越多,叶生物量分配越少(P<0.05),对根生物量分配没有影响(P>0.05);3种株高醉马草生殖构件与营养构件生物量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大株>中株>小株,其值分别为1.202、0.486和0.373,不同株高醉马草种群根冠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醉马草株高的增加,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穗生物量的比值显著减小(P<0.05),叶生物量/穗生物量、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茎生物量/穗生物量的比值均不受株高大小变化的影响(P>0.05)。醉马草各构件间除了穗生物量和茎生物量,总生物量与茎、叶、根生物量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外(P<0.01),其他构件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不同株高下醉马草的生物量分配及各构件之间的关系,显示了其灵活的生长和资源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46.
一串红结实性及花芽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8种颜色一串红的结实率、落花率及成熟胚珠败育率进行了调查,同时,对一串红的花芽分化过程进行了石蜡切片观察,以探讨一串红结实率较低的原因.结果表明一串红的平均结实率为15.81%,平均落花率为23.13%,成熟胚珠败育率为84.13%;一串红的花芽分化是从第4个叶节开始,在第9个叶节时分化结束;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在一个叶节上可以形成2~3个小花原基,但实际上只有1~2朵花能够开放,其余退化或脱落,这是一串红结实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花粉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花色一串红花粉的生活力和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率,为一串红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取4种花色一串红花粉,采用TTC法和培养基法研究其生活力和萌发率。[结果]在TTC浓度为0.5%时活力测定效果最好,其中紫色和红白相间一串红达到94%。适宜一串红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为蔗糖浓度为10%,硼酸浓度为1.5%的液体培养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达到83%(紫色一串红)。在常温贮藏条件下,6 h左右开始萌发,12 h的时候萌发率达到最高(紫色一串红为86%),48 h以后花粉几乎丧失了萌发力。[结论]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规律在一串红可育性上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8.
通过研究醉马芨芨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根、茎、叶水浸液在0.2,0.1,0.05,0.025 g·mL~-1浓度下对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水浸液对无芒雀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指数、胚根长、芽长、根芽重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化感效应的敏感性为发芽势萌发指数萌发率。水浸液的化感效应表现为叶茎根,水浸液的化感作用在高浓度(0.2 g·mL~-1)下对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具有显著抑制性,但其他浓度间具有一定波动性,整体化感效应表现出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49.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of mercury in the muscle and other tissues was determined in 23 species of fishes and invertebrates. This study reveals species-specific patterns of mercury accumulation in the muscle of tuna and alfonsino. Consistently high levels of total mercury were found in Beryx splendens (0.78 ± 0.56 µg/g), Atlantic Thunnus thynnus (0.42 ± 0.06 µg/g), Pacific T. thynnus (0.59 ± 0.34 µg/g), Thunnus obesus (0.98 ± 0.34 µg/g), Makaira nigricans (0.56 ± 0.05 µg/g), Tetraptrus audax (0.51 ± 0.08 µg/g), and Xiphias gladius (0.47 ± 0.24 µg/g). Other fish species had lower levels of total mercury or methylmercury in muscle than the maximum permitted level of mercury in fish in Japan (0.4 µg/g). Total mercury and methylmercury levels in the muscles of T. thynnus , T. obesus, and B. splenden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body weight.  相似文献   
50.
不同方法对醉马草防控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严重发生区域为研究对象,探究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对醉马草的防控效果,以期获得适宜的防控方法。结果表明:不同防控方法在防控当年就对醉马草种群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表现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可食牧草盖度、密度,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综合评价其防控效果,使用10%浓度草甘膦+皂粉(点喷)(H2)对醉马草的防除效果较好;建议在醉马草零星分布区采用人工拔除(W1),成片分布区采用高频刈割(W2);若想建立有益植物群落,则可直接补播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紫羊茅(Festuca vubra)(1∶1.5∶1)(S2);化学和物理防控后,也可辅助补播,以稳定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